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陀飞轮的来历,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•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。当手表以不同方向摆放的时候,擒纵系统和游丝摆轮系统受到的地心引力也是不同的,陀飞轮装置就是让擒纵系统和游丝摆轮系统转动起来,从而平衡各个方向所受的重力。陀飞轮装置是很精密的机构,通过陀飞轮框架旋转来抵消地心引力对擒纵系统运行时造成的误差。作为顶级的制表工艺之一,一个陀飞轮装置有数十个零件。
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陀飞轮的来历,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•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。当手表以不同方向摆放的时候,擒纵系统和游丝摆轮系统受到的地心引力也是不同的,陀飞轮装置就是让擒纵系统和游丝摆轮系统转动起来,从而平衡各个方向所受的重力。陀飞轮装置是很精密的机构,通过陀飞轮框架旋转来抵消地心引力对擒纵系统运行时造成的误差。作为顶级的制表工艺之一,一个陀飞轮装置有数十个零件组成,但是重量只有不到1克。许多爱好机械表的表友为之着迷,现在陀飞轮的种类有很多,除了传统的陀飞轮,还有偏心式,天体运行式等。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陀飞轮的原理、技术要求及艺术美。
第一,陀飞轮原理
陀飞轮本来是用来克服地心引力对钟表机芯的影响而设计的,发明者就是制表先驱宝玑,它的原理是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(Carriage)之内,使框架围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,借由不停地旋转来抵消地心引力,进而提高钟表的走时精准性。因为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,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,擒纵机构不变,所以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。而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,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,互相抵消,从而消灭误差。目前陀飞轮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,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旋转速度。
第二,陀飞轮对技术要求极高
上面的原理看似简单,但是制作起来却不简单。陀飞轮自1790年发明以来,一直到1950年,在这160年的时间里,全世界出现了具有陀飞轮装置的怀表及手表总数不过区区600只,由此可见陀飞轮技术的制作难度真不是随便说说的。那它到底有多难呢?小小一个陀飞轮装置由超过70个精细零件组成,并且大部分为手工制作。同时,这些零件的精细度及重量有着极高要求,据说一般情况下,框架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.3克或0.013盎司,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。
第三,陀飞轮兼具艺术美
就感性来讲,很多喜欢陀飞轮腕表的朋友都很迷恋欣赏陀飞轮旋转的那种感觉,他们有的人说通过这种精致的陀飞轮运行,感受到了宇宙的奥妙,也有的说由此感受到时间行走的艺术美,这些观点都比较生动地描述了陀飞轮的魅力。有人说,陀飞轮独特的运行方式,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。虽不免有些夸张,但也是有道理的。
宝玑陀飞轮表引领着世界机械表制造技术,整个手表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相互运动,通过不断的旋转,将机械表中“擒纵系统”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,提高了机械手表走时精度,是机械表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里程碑。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,整个擒纵调速系统以独特方式运行,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,历来被誉为“表中之王”。
最后关于陀飞轮的保养和修理
1.陀飞轮装置的手表,几乎瑞士所有品牌都要求送回原厂维修。
2.维修周期较长,约3至6个月,费用昂贵,保养费、运费,还有维修保养费,加起来非常可观。
3.如果真要维修,不但要细心,也要注意机板及及陀飞轮组件,要维持原状,千万不可刮伤。